温州本地宝 > 办事指南 > 温州医疗健康 > 温州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零星报销比例(最新)
温州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零星报销比例(最新)
2020-01-07 17:19【我要纠错】

【导语】:医保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医疗费用的报销!那么在温州,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零星报销要满足什么条件?申请材料要哪些?办理基本流程是什么样?几日可以办理成功?线下办理地址和电话在哪儿?关于温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报销的相关问题,温州本地宝来告诉你!

  温州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零星报销比例

  ●国家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省级法律依据

   《浙江省省级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办法》(浙人社发〔2016〕113号)

  ●市级法律依据

    《温州市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温政发〔2018〕1号)第三十二条在一个医保年度内,参保人员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住院费用按以下规定支付:

    (三)参保人员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住院累计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下部分,由个人自负;超过起付标准至最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应达到75%左右,具体报销比例由各县(市、洞头区)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其中,温州市区按以下比例支付:

    1.在一级及其他医疗机构住院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付90%,个人自负10%

    2.在二级及相应医疗机构住院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付80%,个人自负20%

   3.在三级及相应医疗机构住院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付70%,个人自负30%

    4.在温州市外医疗机构住院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付50%,个人自负50%

 (四)超过最高限额的住院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小编贴士

      想了解更多关于温州市医疗挂号、医保参保缴费、住院费报销、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理等相关的信息吗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 温州本地宝 ,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医保】获取温州医保政策、查询入口、医保参保缴费、报销待遇、医保转移等。

手机访问 温州本地宝首页

  • 温州医疗保险查询指南

  • 温州医保中心电话多少

    本文为大家收集了温州各区县城乡医保参保咨询电话;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咨询温州医保相关问题。

  • 温州各区县城乡医保参保咨询电话

    本文为大家收集了温州各区县城乡医保参保咨询电话;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咨询温州医保相关问题。

  • 2024温州瑞安二孩三孩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补助申领指南

    2024年4月1日起,温州瑞安市二孩三孩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补助开始申领!

  • 温州平阳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截止时间+联系电话

    2024年温州平阳县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纳580元/人(各级财政补助1160元/人),集中缴费期为2023年9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待遇享受时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 温州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截止时间

    2024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缴费期将于2月29日截止,还没有参保缴费的居民请抓紧时间办理,错过了集中缴费期,将有2个月的待遇等待期。温州益康保个人缴费同步今日截止,错过今年将无法再参保。

  • 温州医疗保险报销指南

  • 温州2024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门诊+住院+大病)

    参保人员到温州市内医保定点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的,医保目录内费用可按50%报销,其中慢性病种按60%报销(肺结核基层门诊报销比例不低于70%),年度内费用累计封顶1500元。

  • 2024浙江温州社保参保对象(单位参保+个人参保)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即使在试用期,用人单位也必须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

  • 温州社保医保税务参保一件事联办条件

    温州市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可以在“浙里办”APP进行办理,打开“浙里办”APP,搜索“灵活就业参保”,点击下图红色箭头处所示“在线办理”,进入“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事项。

  • 2024年度温州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延迟至2月29日

    温馨提醒:2024年度全民参保工作集中参保期延迟到2月29日啦!在瑞新居民,同样可以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全同城待遇。

  • 温州市全民医疗保障办法(官方政策原文)

    日前,我市发布《温州市全民医疗保障办法》(以下称《办法》),将温州市和各县(市)用人单位所有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医保参保范围,并对灵活就业人员不设户籍限制。至此,我市迈入“全民医保”时

  • 热门推荐